堅持自我-藥學與生命科學研究北醫人
張文昌

 
  藥學系第六屆
第二十五屆中央研究院院士,致力於「前列腺素」研究領域,成就深獲肯定。其學術研究成果堪為校友楷模。致力於研究之餘,還擔任母校董事,關心校務發展不遺餘力,貢獻殊偉。
北醫學涯,張文昌教授經歷許多人生中的「第一」。鄉下仔第一次到繁華的台北城;成功嶺大專生新兵訓練營第一年招生;第一次到總統府參加閱兵大典;旗山家人買了第一部電視,要看電視上的「阿昌」;藥學系是第一志願;第一位因前列腺素研究聞名國際的學者……張文昌教授說︰選擇興趣,不跟隨潮流,堅持下去,並且不間斷的研究,就一定會成功。
■ 學歷
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(第6屆)
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部藥學研究科碩士
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部藥學研究科博士
■ 經歷
國科會副主任委員迄今
國立成功大學特聘講座教授迄今
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教授迄今
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院長
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
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主任
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
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
美國肯塔基大學客座研究員
日本東京都老人總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員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
選擇興趣 堅持下去
 
  國科會副主委張文昌教授對於台灣醫學藥學的貢獻以及深遠的影響,讓許多人有著共同的疑問︰「你怎麼沒有選擇醫學系呢?」然而,「選擇自己的興趣,不跟隨潮流,堅持下去,並且不間斷的研究,就一定會成功。」這則是張教授
亙古不變的回答。
高中時的張文昌,對於化學與數學深深著迷,這時已經立定自己未來的志向︰要當科學家。這時的他深研著化學、數理學科,其餘的科目則用「隨興」念念來形容,也就是說,自己喜歡的科系會全心投入,不喜歡的科系──像國文、三民主義就只要求過關即可。
 
  食指浩繁的張家,張文昌排行老么、是十個小孩中最小的一個,父母親疼愛有加、完全不干涉他怎麼念書。酷愛化學的張文昌,把藥學系設定為自己的第一志願,並且順利地考進北醫。北醫藥學系接續高中時期的興趣,走入化學和生命科學研究之路,是張文昌自我堅持的最好證明。
現任國科會副主委、中央研究院院士、第一位以前列腺素研究聞名國際的學者,是臺北醫學院第6屆藥學系畢業生。張教授鑽研研究之路30餘年,得獎無數、成就斐然,是本土研究學者的典範。研究之餘,還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董事,關心校務發展不遺餘力,是臺北醫學大學傑出校友,更是校友楷模!
  難忘的北醫大
  張文昌教授回憶起就讀臺北醫學院時的點點滴滴,難掩笑意,因為吳興街上的這個學習天地,充滿快樂的回憶。他說︰在北醫自己經歷了許多人生中的「第一」。一個來自高雄旗山的鄉下小孩子,生平第一次到繁華的都市──台北城,那一年剛好也是成功嶺大專生新兵訓練營第一年招生,是第一次大專生集招
到總統府前參加國慶閱兵大典,這時旗山的家人,為了想在電視上看他,還特地買了家中的第一部電視,全家守在電視上努力尋找「阿昌」的身影。
吳興街北醫校區的「雨」,是許許多多北醫校友們共同的記憶。十月雨季之後,剛下成功嶺進入北醫就學的張文昌教授回憶︰北醫給他的第一印象,真是畢生難忘。吳興街滿地泥濘,放眼四周,到處都是稻田,當時的臺北醫學院只有一棟大樓,其它都是鐵皮屋,偌大的操場,野草四處飛長。
草創時期的北醫硬體設備雖然不好,但是自由的學風,倒是讓自己的大學生活獲益良多。而且學校放任式的學習風氣,這對於一貫隨興念書──喜歡的科系,全心投入;不喜歡的課程,連課都不去上的張文昌教授而言,可多了許多的時間用來自學。張教授說︰北醫人是互相照顧的,即便後來到了日本留學,也還多虧北醫學長的照顧呢。
北醫的學習期間,首任院長徐千田影響自己最深,當時徐千田老師教的課程是「生物化學」。張文昌教授說︰高中生物只讓人背誦人體的器官,然而在徐千田老師的課堂上,他講到腦下垂體的內分泌,這影響著血壓,在全身體內作用,他當下警覺︰原來人體是「動的」,不是靜態的;而人體的變化,也比化學的合成變化有趣多了。當下就立定︰未來要朝生物化學研究之途邁進。
  主動出擊,研究之路永不間斷
  北醫畢業後,張教授繼續升學,但是因為媽媽不希望他走得太遠,張文昌教授選擇到日本留學。日本6年的學習生涯,雖然孤獨,卻奠定自己一生的志業。
來到日本,張文昌教授拿的是某私立藥科大學的簽證,但是他打定主意要念最好的東京大學,所以以「初生之犢不畏虎」姿態,直搗東京大學外國學生事務科,毛遂自薦到藥學研究所攻讀學位。所幸,透過北醫學長的幫忙,他找到自己所屬意的指導老師,在東京大學旁聽半年之後,終於如願、順利入學。
張文昌教授念書以及做研究都堅持自我。就像他在日本念書期間,有關「發炎、抗發炎以及前列腺素」的研究都才剛起步,屬於尖端醫學領域。他卻打定主意要研究人體組織的發炎和抗發炎,並且進入前列腺素的研究領域。
張文昌教授說︰在東京大學實驗室剛開始是以組織胺和血清素來做「發炎」的研究,但張教授從文獻得知「前列腺素」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發炎因子,於是就要求指導教授讓自己到東京都老人總合研究所來做研究。所幸,東京大學也是個學風自由的地方,指導教授任他獨自研究,況且當時美國UPJOHN藥廠也剛開始合成「前列腺素」,正提供科學家進一步鑽研,以期達到量產階段,張文昌教授就大膽的寫信索取「前列腺素」做為研發的研究工作。
日本博士學位後,再也沒有任何理由阻擋這已經開啟的研究大道,張文昌教授直搗科學研究核心地──美國,在美國衛生研究院、肯塔基大學藥學院進行6年左右的研究。
感謝夫人的全力照應
1984年,成功大學創立醫學院,張文昌教授感念父母年邁,而自己又是家中最受寵的老么,是該盡孝道的時候,毅然回國,並且接受成功大學的邀約。張教授選擇南部定居,就近照顧父母,也成為成大醫學院草創期教授群之一。
張文昌教授回憶,當時成大醫學院起步階段,沒有研究生,自己帶著助理埋首做研究,而令人振奮的是︰1986年就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。後來還一連得過國科會4次傑出研究獎,另外,國內外獎項更是接踵而至。甚至在2004年獲頒中研院院士這最高榮譽。張文昌教授說︰國科會第一個傑出獎的肯定,對自己來說是最大的鼓勵,意義也最深遠。
2008年,張文昌教授借調到國科會服務,南北奔跑的他,生活更為忙碌,但是研究的工作並未中斷,這時他最感謝夫人張瓊枝女士的全力照應。憶及倆人在日本相識,當時的張文昌仍在念書,夫人服務於亞東協會,賺錢養家;回到台灣,雖然肩上的擔子輕鬆許多,但是為了讓自己全力投注研究而無後顧之憂,夫人幾乎母兼父職,無怨無悔,只有等自己適時的「良心發現」,才會陪著夫人出外旅遊。
擁有一男一女的張文昌教授說︰對於孩子的教養,遵循當年父母的模式,純然放任和尊重,當年父母怎麼教養他,他就怎麼對待兒女。長子學醫,但是臨床工作不久,發現自己興趣也在研究,所以在爸爸的支持鼓勵下,直接轉任國家衛生研究院;而小女兒從小對繪畫設計充滿天分,考大學時,告訴爸爸她志在文科,對數理沒興趣,台大社會系畢業後,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,轉讀都市計畫,老爸一樣充滿驚嘆的鼓勵著。(文/楊淑芬)
  鑽研醫學與藥學的無限可能
過去30多年來,張文昌教授一直鑽研於前列腺素(Prostaglandin,簡稱PG)相
關物質及花生四烯酸(Arachidonic acid)代謝調控、基礎醫學、血管藥理學、抗炎藥理學、訊息傳遞與基因調控等領域的研究,且成果卓著。
其中,他發現皮生長因子可促進人類上皮癌細胞「十二位脂肪氧合酶」的活性,為瞭解癌細胞及其轉移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。而,花生四烯酸是人體內主要的不飽和脂肪酸,由來之代謝物包括︰前列腺素、血栓素、白三烯素及HETEs(monohydroxy - eicosatetraenoic acids;黑特什)等,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,可調控血小板及血管功能,炎症及氣喘發作等病態。這項研究所得成果可直接貢獻於血管病變、發炎以及癌症等相關症狀的治療上。
在1 年,張文昌教授另外發表一篇「美國生化學會期刊」上相關的專文,他首度提出︰細胞內有調控發生四烯酸與氧化酵素反應的內生性抑制因子之存在,此一新發現開啟了細胞內花生四烯酸代謝調控研究的另一方向。
而令人振奮的是,張文昌教授最近還發現“去磷酸酶(PP B)"可將c-Jun蛋白質C端去磷酸化,進而促進c-Jun/SP1複合體的形成及增加c-Jun之穩定性。由於c-Jun可促進相關致癌基因的表現,進而影響腫瘤細胞的生長,因此,PP B藉由調控c-Jun的磷酸化來影響其功能,張文昌教授的研究證實︰PP B抑制劑cyclosporin A可作為
癌症治療用藥。
其他像是︰目前已知在人類不同組織中,都有微量的幹細胞存在,例如骨髓的間葉幹細胞可以分化成血球、骨、軟骨及肌肉等;而每種細胞也都有其特別的生長因子;至於細胞外間質則是細胞的骨架,供細胞附著成長,三者都是組織再生研究的重點……
張文昌教授本持自我的堅持,持續他的研究之路,繼續探索生命密碼,發覺醫學
與藥學上的無限可能!(文/王雅慧)